99%的生鮮電商都在虧損是真是假?六大因素制約生鮮O2O前行
雖然現在生鮮O2O行業炒得火熱,但是業內人士指出,成功運營生鮮行業的畢竟只屬于少數。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道,中國零售業生鮮研究中心委員李長明表示,據不完全統計,國內至少有3000家生鮮電商,99%的生鮮電商都在虧損。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,生鮮電商平均毛利水平在40%左右,其中海鮮毛利50%以上,普通水果約20%,凍肉20%-30%.
分析
六大因素制約生鮮O2O
生鮮O2O行業雖然是電商看重的一塊“大蛋糕”,但其發展卻遇到了極大的困難。那么,阻礙生鮮O2O行業前行的瓶頸在哪?
1.生鮮難以保存,運輸中容易損耗。
生鮮電商從業者,如果沒有降低損耗的辦法,虧損幾乎是一定的。理想的狀態是零庫存,即消費者下單后馬上從農場拔下新鮮的商品運送過去,中間不需要多余的存儲環節。
2.生鮮商品的配送時間要求高。
生鮮商品如果配送時間不精確,則會造成食品無法食用。
3.物流成本高昂。
平均物流成本占15%到20%,有的則高達30%到40%.目前市場上能夠提供比較合適的服務公司并不是很多,物流價格或冷鏈磨合也不理想。
4.用戶習慣難以培養。
生鮮電商的阻力其實是消費者的消費習慣,只要消費者不改變親臨選購的習慣,生鮮電商就無法做大。此外,線下店鋪不可能只承擔原有的零售職能,而是要和線上業務對接,這需要很多的新嘗試和成本投入,中間能否達到效率也是生鮮電商們需要面對的問題。
5.產品標準化低。
中國農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比較低,電子商務往往無法讓老百姓看到實物。另外有的時候,老百姓已經被線下渠道品相但都是化學方法進行保存而忽悠。
6.生鮮價格偏中高端。
隨著生鮮電商競爭日益激烈,雖然部分電商為搶占市場,在促銷活動時將價格拉低,部分生鮮價格甚至低于實體超市,這也吸引了部分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,開始嘗試網購生鮮。但線上電商一般推出的生鮮產品多定位中高端,普通百姓能否享受到線上的便利,還是說只能“偶爾”享受。